石牌坊_石牌坊价格_石雕壁画_石栏杆价格_石牌楼_石雕牌坊厂家—山东嘉旭石雕
全国客服热线:

13963726881

石雕知识

福建同安施琅“绩光铜柱坊”石牌坊

  在福建省同安县洪塘乡顶溪头村福厦公路 旁,立有清康熙皇帝恩准为旌表褒彰施琅统一台 湾的功绩而建造的“绩光铜柱坊”。石牌坊横跨在 漳(州)泉(州)古驿道中,通高9米多,四柱三 间,面宽9.55米,是目前福建厦门地区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好的石牌坊。
石牌坊
  施琅(1621 — 1696年),字尊侯,号琢光,福 建晋江人。施琅出身于晋江龙湖衙口一个官宦 之家,从小随父施大宣航海经商,航海经验丰富,熟悉水域,后师习战阵、击刺诸技,精通兵法。明 朝末年,他原来是郑成功部将,曾在郑成功父亲 郑芝龙麾下效力,清顺治八年(1651年)五月随 郑芝龙降清,顺治十三年任同安副将,十八年任 同安总兵官,康熙元年( 1662年)被提升为福建水师提督,康熙四年(1665年)授靖海将军。当时,台湾由郑成功驱逐了荷兰殖民主义者后 建立了地方政权,郑成功去世后由其子郑经继承延平郡王统治台湾,但其政权已摇摇欲坠, 如不统一,很可能又会落入外国人手里。.施琅清楚地认识到统一台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 在康熙六年、七年(1667年、1668年)先后两次向康熙皇帝密陈征讨台湾的方略,康熙阅后 大加赏识,召施琅面陈。但经部议,一些朝臣竭力反对,认为“风涛莫测,难必制胜”,没有 同意他的建议,并免去了他水师提督的职务,调京改授为内大臣。康熙二十年(1681年), “三藩”叛乱被彻底平定,而台湾郑经去世,继位的郑克塽年幼,仅16岁,部下争权夺利,危 机重重,在内阁大学士李光地的支持、推荐下,康熙皇帝认为统一台湾的时机已到,便决定 再次起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,加封太子少保,命他伐台。康熙下诏:“宜乘机规定澎湖、台 湾……将绿旗舟师分领前进,务期剿抚并用,底定海疆。”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11月, 康熙又同意了施琅“专征”的要求,让福建督抚只负责“催趱粮饷”,而由施琅“相机自行进 剿”。施痕由于有了充分的权利,避免因意见分岐而贻误战机,便大胆地放手把渡海攻台的 计划付诸实施。他练兵造船进行了各种准备,并制定了“先取澎湖,以扼其吭”的战略,于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六月十四日率战船300艘、水兵20000名,自东山扬帆出征澎湖。 此时,台湾方面由刘国轩亲率所有精锐部队坚守澎湖,除把水陆官兵2万余名、大小船舰200 余艘集中澎湖外,还在妈宫、风木匝尾、西屿头、牛心湾等各冲要地点加筑炮城14座,沿海 筑造壕k女墙20余里,安设铳炮,严阵以待,准备与清军决战。7月9日,施琅率清军到达 澎湖八罩岛(今望安岛),并在此停泊。7月10日,清军向澎湖岛郑军发起攻击。清先锋蓝 理率七船冲入郑军中,共击沉、焚毁郑军船只14艘,焚杀郑军2 000余人。7月16日,施琅兵 分三路,向澎湖再次发起进攻。东路战船50艘,从东侧莳上攻入鸡笼山、四角山,为奇兵夹 攻;西路战船50艘,从西侧内堑直趋牛心湾,为疑兵牵制;中路由施琅亲率大乌船56艘,分 作8股,每股7船,合作三迭,各以五船合攻一船,直攻娘妈宫,余船80艘分为两股,担任后 援。战斗从早上七点多钟开始到下午三四点钟,经过八九个小时的激战,郑军全线崩溃,被 焚毁、击沉、俘获大小船只200余艘,被杀将领头目300余名、士兵12000余名,另有165名 将领和4800多名士兵倒戈投降,只剩下刘国轩带着31艘小船逃回台湾。而清军仅阵亡329人,负伤1800余人,船只毫无损失,清军大获全胜。施浪一举打败了郑军统帅刘国轩的部 队,占领了澎湖,迫使困境中的郑氏集团作出了议降的决定。是年八月三十日,施琅率军过 鹿儿门,直抵安平城下,接受了郑氏集团的归降,从而统一了台湾。捷报传到北京,康熙皇 帝龙颜大悦,随即钦赐龙袍御衣并褒锡诗章,赞扬施琅统一台湾的功绩。为了表彰施琅征 讨统一台湾之功,康熙皇帝封施琅为“靖海侯'

施琅在收复台湾后,立即安辑居民,抚恤投降的郑军官兵,对将领以礼相待,给士卒发 放银米,负伤者予以医治,欲归见妻儿和愿归农者,送回所在府县。施浪所实施的这一系列 政策,使得“台湾民众莫不解体归心,惟恐王师之不早来”,对实现台湾的真正统一起了重要 作用。'然而在台湾收复后,清廷内部对台湾的弃留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岐。由于对台湾的 重要地位缺乏充分认识,大多数官员认为,台湾土地狭小,人口稀少,财赋无多,又远隔重 洋,如派兵驻守,不仅糜费粮饷,而且鞭长莫及,主张“守澎湖,徙台湾人民而弃其地”。康 熙皇帝一时拿不定主意。施浪和闽浙总督姚启圣坚决反对放弃台湾的主张。姚启圣认为台 湾如果弃而不守,“势必仍做贼巢。”施琅认为只有台湾、澎湖二者兼守才能安宁,“弃之必酿 成大祸,留之诚永固边圉”。他指出,台湾如果“弃而不守,势必重落荷兰人之手……乃种 祸后来,沿海诸省断难晏然”,将成为中国百年大患,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台湾。 在施琅等人的力谏下,康熙权衡利弊后认识到:“台湾弃取,所关甚大……弃而不守,尤为 不可。”康熙二十二年(1684年)四月,清廷决定在台湾设立府县,成立台湾府(原承天府), 隶福建省台湾厦门道,并设立台湾镇合(总兵),并根据施I良建议派兵1万驻守台湾、澎湖地 区,以防外患。

施琅为收复台湾和巩固台湾的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,康熙三十五年(1696年)施琅病逝后,康熙皇帝对他荣宠有加,赠太子少傅,谥襄壮,并由福建同安县知县刘兴元报请,经康 熙皇帝恩准,于康熙五十五年(1716年),由福建巡抚、学台、布政使、道、府、厅、县等地方 官员为施琅建造了这座“绩光铜柱”石牌坊,俗称“施琅坊”。坊上刻有施琅之子施世骠撰 写的碑文。坊为四柱三间重檐仿木牌楼式结构,通高9米多,上檐有镂空“恩荣”竖匾,刻有 “双龙戏珠”、“太公垂钓”等浮雕,精致生动。石坊正面明间匾额镌刻“绩光铜柱” 4个大字, 背面明间匾额上镌刻“思永岘碑” 4个大字,分别引用东汉马援统兵平定交阯(今越南),立 铜柱纪功,西晋羊祜镇守襄阳善施仁政,深得民心的典故,旌表歌颂施琅统一祖国的功绩和 建设台湾的政绩,像马援那样彪炳史册,像羊祜那样值得后人永远怀念。石牌坊

石雕知识

山东嘉旭石业

手 机:13963726881

电 话:0537-6454009

邮 箱:jxjx125@163.com

公 司:山东嘉旭石雕厂

地 址:山东省嘉祥县马集镇石雕工业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