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牌坊_石牌坊价格_石雕壁画_石栏杆价格_石牌楼_石雕牌坊厂家—山东嘉旭石雕
全国客服热线:

13963726881

石雕知识

四川隆昌五县令德政坊石牌坊介绍

 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,一个地方官员,在其任职的地方被立石牌坊旌表、纪念,这是一种 莫大的殊荣,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,因为此类牌坊均需地方士民上表请求,皇上“恩荣”降 旨才能建造。然而,令人不胜惊讶的是,在一个小小的隆昌县的县城,竟然立有从清道光 二十五年(1845年)至清同治十年(1871年)短短26年间的五位县令的五座“德政”牌坊。 如此之短的时间内,立如此之多县令德政坊,实堪称中国历代以来世所罕见的“奇观”。这 五座隆昌县令的“德政”坊,全部横跨于隆昌县城巴蜀古驿道上,牌坊的字板铭文上记载了 他们的“德政”事迹。按建造年代排列,这五座德政坊依次是:牛树梅德政坊位于隆昌 县城北关道观坪,是隆昌县城石牌坊群 从北到南的第3座,也是五座县令德政 坊中建造年代最早的一座,建于清道光 二十五年( 1845年)。牌坊通高7.7米, 面宽6.7米,为四柱三间三重檐五滴水 仿木青石结构。各层楼盖檐下额枋均 为镂空石雕镶嵌而成,是隆昌石牌坊中 唯一的一座镂空雕刻牌坊。牌坊的额 枋、花板上用象征性的手法雕有“五福 捧寿”图、“福禄寿喜”图、“平升三级” 图和“八宝”图等各级图案,以表达对 牛树梅的称颂和祝福。根据牌坊字板 铭文和地方史料记载,牛树梅任隆昌县 令虽仅一年,但做了许多好事。他支持创办“恤嫠会”,使大批孤苦穷困无助的寡妇孤儿获 得了基本的生活保障。他减少徭役,禁娼缉盗,劝农桑,兴教育,戒科饮,抑胥吏,禁强暴, 鼓励节孝乐善,以淳民风。他经过访查和审理旧案发现,官吏多有私贪腐败之行、衙役有敲 诈勒索之事,即行整肃吏治,发布告示,坚决查处舞弊,革除腐败之行。他清慎廉洁,律己极 严,每至乡村,则独坐一骑,从者几人,而饮食舆马之费自己薪俸开支。他疾恶如仇,爱民如 子,立下审办案格言:“勤听断,少臆断,不枉断,公而断,断而公”。在办案中,他排除舞弊 干扰,公正而断,为民伸冤,替民作主。他常晓谕属下“惟乡间民众受害最烈”,他要求官吏 衙役办案务求勤勉,“当官作差者一日不勤,下必受其害,案必受其染”,要求做到“案无留 牍,讼无冤狱”。同时,牛树梅理政又不同于一般人,他既凛然威严,又平易近人;既果毅严 肃,又幽默诙谐,总是以平常快乐之术,布施君子之道,使人乐意接受劝诫,心悦诚服。在 牛树梅的治理下,一时隆昌吏风大治,官风日扬,民心大振,出现了“匪踪敛迹,人归乡里, 安堵无虞”,社会安定,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。正因为如此,所以牛树梅深得人心,百姓都称 他为“牛青天”。为了旌表牛树梅的“德政”业绩,道光皇帝特御书“德政”二字制成五龙竖 匾,嵌于牌坊南北明间顶楼檐下。五龙“德政”匾额下,牌坊明间正背两面的横匾额上镌刻 着“民之父母”、“乐只君子”的题字。牌坊的四根立柱上,正背两面题书有6副颂扬牛树梅 的楹联:“读十年书,从政能兼果达毅;作万家佛,居官不愧清慎勤。” “清廉不必鱼生爸;仁 爱尤欣凤集庭。”“敦俗劝农桑,衣衣我兮食食我;育才隆学校,风风人而雨雨人。”“翰款免 零星,鹅洞苍生沾子惠;粜平逾数月,隆桥黎庶鲜庚呼。”“槐幄风清牛刀小试;蓬峰浑溥骥足终登。” “室尽鸣弦口碑共表三岑 异;案无留牍心境偏愈一叶清。”
石牌坊
  刘光第德政坊位于隆昌 县城北关道观坪,是隆昌县城石牌坊 从北到南的第5座,在五座县令德政 坊中建造年代排列第二,建于清道光 二十六年( 1846年)。牌坊的形制、高、宽与牛树梅德政坊相同,南北明 间顶楼檐下均嵌有五龙“德政”竖 匾。牌坊明间正背两面匾额上分别题书有“仁心善政”、“政成化洽”八个大字,这八个字正是刘光第“德政”的集中体现。据 牌坊字板铭文和地方史料记载,刘光第任隆昌县令后,亲自带领部下与潜入本县南部屡屡 伤害百姓的盗贼展开枪械大战,最终击败猛盗,保护了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。刘光第4次出任隆昌县令,前后累计达12年之久。他为官清廉,“薄于自奉,出则裁卤薄(官吏外出时 的前导),居则省厨傅”。他对百姓的疾苦极为关心,看到隆昌街头乞丐甚众,便带头捐出半 年俸禄,向全县发出倡议修建栖流所,收容乞丐,使一百多名无家可归的人有了一席安身之 地,免于冻死、饿死。进而他又请来石匠、木匠、泥瓦匠、弹花匠等师傅,教这些乞丐中有劳 力的人学手艺,使他们有了自力更生谋生的手段。在被收容的乞丐养好身体后,他又发给 路费送回原籍。回龙观是古隆昌八景之一,既是县人游览胜地,也是隆昌士子心中圣地,但 因年久失修而倾颓。刘光第倡议进行修复,并带头捐出俸银,还亲自规划设计,组织施工 队伍,准备材料,终于使回龙观重新大放异彩,县人振奋,文运再开。正由于刘光第有如此 “德政”,故牌坊的字板铭文称赞他:“抚我黎元,惠我兆庶,不徇不阿,以忠以恕,德洽与情。” 牌坊次间的匾额上刻有緬怀他的“民说(悦)”、“怀之” 4个大字。

  李吉寿德政石牌坊位于隆昌县城南关春牛坪,是隆昌县城石牌坊 从北到南的第11座,在五座县令德 政坊中建造年代排列第三,建于清咸 丰五年( 1855年)。牌坊通高12米,面宽6.7米,为四柱三间三重檐五滴 水仿木青石结构。南北明间顶楼檐 下均嵌有五龙“德政”竖匾。牌坊明间正背两面的匾额上分别题书有“召杜清芬”和“功勒金石”4个大字,其意是喻指李吉寿 的“德政”犹如被老百姓敬称为“召父杜母”的汉代的著名贤臣、先后当过河南南阳知府的 召信臣和杜诗,他的功德应该铭刻在碑石和牌坊上,流芳百世。根据牌坊的字板铭文和地 方史料的记载,李吉寿确实施行“德政”,做了许多有利于老百姓的好事。他在任期间励精 图治,实心为民,体恤民情,关心民众,重视教育,兴办学校,课士平粜,平稳谷价。并且,他 疾恶如仇,主持正义,铲除强暴,编甲练团,除恶悯农,关心民生,勤政爱民,使百姓能安居 乐业。李吉寿的“德政”得到了隆昌广大士民的高度评价和交口赞誉,其“德政”坊的立柱 上就镌刻着隆昌百姓称颂他的几副植联:“联伍两卒旅以卫民周官法令;合父母神明而颂称 汉代循良。”“戟阁秋清百里自无风鹤警;琴堂春静万家齐备管防宁。” “陈公镜比秋月明; 白付裘如冬日暖”。在牌坊两侧次间匾额的正背两面镌刻着八个大字:“政平”、“理讼”、“仁 咏”、“德蹈”,集中体现了他实施德政的理念。
石牌坊
  肃庆德政坊位于 隆昌县城北关道观坪,是隆昌 县城石牌坊从北到南的第6座, 在五座县令德政坊中建造年 代排列第四,建于清咸丰六年 ( 1856年)。牌坊通高7.7米,面 宽6.7米,为四柱三间三重檐五 滴水仿木青石结构,南北明间 顶楼檐下均嵌有五龙“德政” 竖匾。据牌坊字板铭文和地方 文史资料记载,肃庆系满族, 属那拉氏,长白山人,字攸田,名肃庆,于清咸丰五年(1855年)至九年(1859年)任隆昌知 县,这座牌坊是肃庆上任不到一年且在任上,隆昌县内绅耆士民为他建立的。为何肃庆上 任不到一年隆昌绅耆士民就要为他建牌坊呢?这是因为他一上任就为百姓做了大量好事。 据《隆昌县志》记载,肃庆上任后,适逢是年隆昌大旱,禾苗枯萎,庄稼无收,米价腾贵,百 姓无以为生。肃庆一方面带领农民开井找水,抗旱保苗,一方面平抑米价,打击奸商。还带 头捐出自己的俸禄赈灾。为防止奸商捣鬼,他毎天亲到各售粮店检查升斗、粮价,并且他还 冒着没有钦令开仓要被杀头的危险,毅然开仓放粮1888石,灾民得救于水火之中,领到粮 食无不感涕皇恩浩荡,在肃庆的带领下,民众得以度过灾年。隆昌东接荣昌,常受“八面刀” 等大盗的危害而难以惩治,肃庆在查获确凿证据和线索后,亲自带兵越境将大盗捕获,审问 查实案情后,将罪恶滔滔的8名盗匪毙于杖下,自此,隆昌县百姓得以安宁。为此,隆昌百姓无不对肃庆感恩戴德,在向朝廷请旨后,隆昌百姓自行捐钱为肃庆建起了牌坊。牌坊上 通体刻满象征、比喻肃庆“德政”功绩的各种图案,以象征称颂在肃庆治理下隆昌的一派生 平祥和景象。在牌坊明间南北两面的匾额上镌刻有“政在养民”、“子惠困穷”八个大字,以 称颂肃庆的德政。所谓“子惠困穷”,“子”是指肃庆,“惠”是施恩泽之意,“困穷”是指困苦 贫穷的老百姓,其意是称颂肃庆施恩于贫困穷苦的老百姓。据地方文史资料记载,这块“子 惠困穷”匾额后来还曾发生过一件趣闻。民国初年,军阀割据,一个原住万县下川东地区名 叫杨森、字子惠的北洋军阀,一次带兵打到隆昌县城。经过道观坪,他看到肃庆德政坊上的 “子惠困穷”匾额时猛然吃了一惊,心想,我字“子惠”,这“子惠困穷”不是在暗示我要在此 被围困吗?于是急令部队绕开牌坊改道退兵荣昌,然而迟了一步,被滇军团团围困在隆昌 县城半个月,几乎弹尽粮绝。最后,不得已装了十几麻袋银元在马驮子上,马尾挂上鞭炮, 然后将点燃鞭炮、割破麻袋的马从东门放出,趁着马儿四处奔逃,麻袋里银元滚滚落地,围 城的滇军只顾抢银元乱作一团之机,杨森才仓皇带着部队打出东门,逃向了荣昌。由于有 了这件轶事,从此,肃庆的这座“子惠困穷”德政坊,就更加声名远扬了。

  觉罗国欢德政坊位于隆昌县城南关春牛坪,是隆昌县城石牌坊从北到南的 第12座,在五座县令德政坊中建造年代排列第五,建于清同治十年(1871年)。牌坊通高 12米,面宽6.7米,为四柱三间三重檐五滴水仿木青石结构,南北明间顶楼檐下均嵌有五龙 “德政”竖匾。据牌坊字板铭文和地方文 史资料记载,觉罗国欢系满人,于同治九 年(1870年)始任隆昌知县。在任职期间,他勤政、廉政、仁政,为官清廉,处处严于 律己,内心清白如水,对待百姓恩惠德泽厚 重,济困恤贫,捐资办学,爱民如子,在他的 治理下,隆昌百事兴盛,政通人和。他急百 姓所急,一心为老百姓求雨的故事至今还 在隆昌广为流传。相传,觉罗国欢到隆昌 任知县时,恰逢天大旱,全县半年未下一滴 雨,每日骄阳似火,暑气炙人,四野枯焦,饥 荒严重。为此,觉罗国欢便带领衙署属下和 县里耆老士绅隆重虔诚地求雨,先是到县大 南门外朝天寺求雨,但苦求三天未见一丝云 彩。于是他又带领众人到小南门回龙观求雨,但在奉献三牲虔诚地苦求七天七夜后,天上仍未见云彩。有人说城东南十五里的龙潭寺才是龙王爷的正式衙门,于是觉罗国欢又 香汤沐浴、斋戒三天后再次带领一伙人等,并请了僧道两门齐至龙潭寺祈雨。然而,诚惶诚 恐地求了七七四十九天,仍未见天上有一丝云彩。有人就说,龙王爷可能躲在附近老龙洞 (石灰岩溶洞)睡觉,觉罗国欢此时再也忍无可忍,便命人带上火枪鸟铳,向洞内一阵乱轰, 以解气愤。说来也奇,此时怪事出现了,天边出现了乌云,越长越大,不到一炷香,乌云密 布,旋即狂风大作,金蛇乱舞,霹雳交加,大雨滂沱,整整下了两个时辰,暑气尽消,旱情顿 解。于是众人齐声欢呼:“觉罗大老爷吁天祈震,功德无量。”又说龙王爷也欺善怕恶,文求 不行,必须动武。于是后来隆昌每逢天旱,求雨不至,便有了“打龙洞”的独特风俗。县内 耆老士绅感念觉罗国欢的恩德,上表奏请朝廷,为他建起了德政坊,并且还叫造坊的工匠在 牌坊顶楼的正脊上,镶嵌了一只头顶官印的石雕公猴,隐含对觉罗国欢“封侯挂印,公侯万 代”的良好祝愿。同时,在牌坊的匾额和立柱上都镌刻了称颂觉罗国欢的题字和樹联。在 明间南北两面的匾额上,题书有“宣慈惠和”、“民悦无疆”八个大字;在南北两面两侧次间 的匾额上,分别镌刻有“爱人”、“节用”等题字。在牌坊的立柱上,镌刻有楹联二副:“为物 惜脂膏,二百年积困方苏,有因有革;吁天祈福寿,千万姓同声共祷,无偏无私。”“分俸注胶 庠,文武欢颜,桂苑芹园蒙雨露;按粮免升斗,捐输普德,瓦檐茅屋被凡恩施。”

  著名的“巴蜀鬼才”魏明伦先生在观瞻隆昌的五座德政碑后,感慨系之,他在为隆昌写 的《牌坊赋》中感叹道:“咏游子春晖寸草,评清官明镜甘霖。虽然七品令,何止百里才。下 有地方循吏,上有国家栋梁。个人贤德,难治王朝腐败;帝制劣根,终归大厦崩掛。观一群 德政牌坊,叹千年清官情结。……历代清官,民之父母;当代公仆,父母是民。人治社会,替 民作主,法治社会,民作主人。”看看五县令德政坊,再读读魏明伦先生的感叹,怎能让人不感触良深。在读石牌坊河南南阳召信臣石雕牌坊、杜诗“召父坊”、“杜母坊”】


石雕知识

山东嘉旭石业

手 机:13963726881

电 话:0537-6454009

邮 箱:jxjx125@163.com

公 司:山东嘉旭石雕厂

地 址:山东省嘉祥县马集镇石雕工业园